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创新交流会暨精品课程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日期:2024/05/30来源: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2024年5月28-29日,“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创新交流会暨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以下简称“国际教育分会”)策划并指导,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指导,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承办,曼普洛教育、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协办,并得到多家行业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国际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参会,共同为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创新、交流先进经验、推广优秀成果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江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杨慧文,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学科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董洪丹,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北京京西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理事长柯马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秘书长苑大勇,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书记、主任陈铁军,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副主任闵菲,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职成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宣科负责人陈勇,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李振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综合教育科负责人田守凤,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部主任李莎,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总监、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办公室主任李晶,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理事长黄波,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付全中,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杜宗平,“诗译中国”项目总监王宇等。

与会领导与嘉宾合影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江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 杨慧文

杨慧文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对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播的桥梁,更是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强调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呼吁更多教育工作者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精准发力、持久用力、深挖潜力、凝聚合力,以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为契机携手共进,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学科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董洪丹

董洪丹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聚焦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这三个点位。为响应这一号召,四川省近年来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活动,覆盖超过200万大、中、小学生。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以多元方式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积极成效。师生们通过讲述身边、家乡乃至中国的故事,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国际传播能力,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奠定了基础。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理事长 黄波

黄波在致辞中介绍,棠湖外国语学校作为成都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始终践行开放理念,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兼具中国气质、全球视野的青少年人才,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他提出,国际理解教育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本次会议不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思想的升华,期待与各位教界同仁共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共勉共进、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为发展蓄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为国家教育的进步持续贡献力量。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 杨进

杨进作题为“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高师生跨文化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视角”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国际理解教育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应有之意,对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全面介绍了联合国关于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意义与准则性文件,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他强调,中国日益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跨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最后,他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的教育建议,指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文化的变迁和交融,并呼吁教育应遵循合作、协作和团结的原则,实现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北京京西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理事长 柯马凯

柯马凯作题为“国际理解教育与IB教学大纲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尤为重要,它涵盖国际性历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他指出,北京京西学校始终致力于开展国际化教育,积极采纳IB教学大纲,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吸引了来自众多国家的学生。学校不仅提供多元语言和文化课程,还与海外学校合作,举办丰富文化交流活动,旨在促进中外友好及学生对全球化的深入理解。多年来,京西学校开展模拟国际法庭、语言多样性学习等多元文化交流实践,强调对文化差异性的包容与尊重,并践行“工合精神”,鼓励国际合作及学生自主学习,在多领域获得实际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生活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苑大勇

苑大勇作题为“从国际理解到参与全球治理”的主旨报告。他深入探讨了国际理解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及全球教育治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并特别聚焦于中国的实践与贡献,介绍了国际教育分会在促进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国际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学校评估以及构建国际教育援助制度方面的相关工作,阐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具体措施,提出通过地方课程试点推动学生全球视野与开放心态的培养。他认为,全球胜任力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使命的必要内容,应从多维度着手,形成全社会协同的教育治理模式,我们要积极拓展教育外交的新路径,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策略,充分发挥教育外交在全球化时代的服务与引领作用,为推动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 张东升

开幕式环节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东升主持。

本次会议围绕“国际理解教育与学校发展”“国际理解的学科渗透与主题教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实践”等主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并进行了精品课展示及主题分享环节,邀请国际教育从业者、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中小学校长以及一线骨干教师等,共同探讨国际理解教育新范式,拓展国际理解教育新路径。

“诗译中国”教学总监 宁立波

宁立波作题为“国际理解教育创新实践——‘诗译中国’跨文化课外学习”的主题分享。他指出,诗译中国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文化教育实践项目,专注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同时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与国际视野。该项目设计了多层次的学习体系,涵盖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其特色在于运用诗词翻译作为桥梁,以诗词之美为媒介,促进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融合。他提出,我们应在全球化背景下着力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并基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积极探索文化、教育与人类情感智慧,促进全球文化的互鉴共荣。

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书记、主任 陈铁军

陈铁军作题为“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成都样本”的主题分享。他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积极践行国际理解教育,旨在通过平视、自信的教育姿态提升全球竞争力,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是全国首例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他强调,成都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涵盖了特色课程体系创建、国际教育资源开发、新型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内容,通过政府引导、课题带动及专业机构的促进,正在朝着专业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未来成都将持续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师生开拓全球视野、增进文化互鉴创设情境、架起桥梁。

本次会议探讨了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交流了国际理解教育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与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有机结合的经验和实践成果,为广大教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会议搭建起一个开放、共享、合作的交流平台,促进各位教育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学习,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