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茂到化屋,总书记关注同一件事
立春时节,贵黔大地一片暖意融融。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月3日下午,他来到毕节市黔西县,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总书记同参加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总书记的到来,让当地群众欢欣鼓舞。在化屋村文化广场,身着民族服饰的群众载歌载舞,热烈欢迎总书记,也欢庆幸福生活。
化屋村地处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北岸,主要居住着苗、彝、汉3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6.7%。曾经,化屋苗寨房屋破漏,不通水、电、路,村民出村必须攀爬村后的悬崖“手扒岩”,“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还不够养活一家人”。如今,这里已经换了新颜。平整宽阔的道路、整齐漂亮的楼房、蓬勃发展的产业、优美的环境……无不标志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变。
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化屋村的扶贫车间,为村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苗绣产品“点赞”,鼓励他们“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一直为总书记所牵挂。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全国两会、党代会等重要场合,总书记都经常谈起贵州。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枫香镇花茂村。在村民王治强家,总书记同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聊起家常,听到村民们纷纷赞赏党和政府的政策,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形象生动的一句话,让乡亲们听懂了人民领袖的为民初心,也给当时贵州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15年12月,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启动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188万群众告别穷山僻壤,住上了新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2017年6月23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他以贵州毕节等地的脱贫经验为例,表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晴隆、望谟、威宁、赫章、纳雍、榕江、从江、紫云、沿河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如今,曾经的“荒茅田”花茂村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2019年,花茂村接待游客将近200万人次,仅旅游综合收入就接近6亿元。百余公里外的化屋村也告别了贫困,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00元。
如今的花茂村环境优美,让人流连忘返(摄于2020年2月28日)。
短短几年间,仿佛跨越千年。从花繁叶茂、欣欣向荣的遵义花茂村,到烟雾缭绕、如诗如画的毕节化屋村,一幅以脱贫致富为主题的壮美图卷正徐徐展开。
更大、更宏伟的图卷正在神州大地上铺展。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告别贫困、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辉煌成果。
“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化屋村乡亲们的深情祝福,更是对脱贫攻坚庄严承诺的兑现。